特别在老小区没电梯的情况下,4楼成了很多家庭的黄金高度。 老人能接受,年轻人不嫌累,舒适度均衡,价格还比楼上便宜。 这种实实在在的性价比,比数字靠谱多了。

多层住宅的“楼王”,6楼

在多层住宅中,6楼常常是居住体验的分水岭。 到了这个高度,窗外不再是邻居家的阳台或墙壁,视野开始开阔,能看到树梢、街景。

6楼的高度刚好越过地面扬尘区,空气质量更优。

有住户反馈,住6楼一年四季几乎不用开空调,自然通风就足够舒适。

高层住宅的黄金起点,8楼

在二十几层、三十几层的超高层建筑中,8楼几乎成了“最佳选择”。 这个高度成功避开了低层可能存在的潮湿、蚊虫、噪音和隐私问题。 离地面已有一定距离,街道扬尘和噪音明显减弱,同时又能将小区园林景观尽收眼底。

8楼的采光通风条件已相当不错,不太会被前排建筑严重遮挡。 对于刚开始考虑高层的购房者来说,8楼是一个心理和实用上的舒适起点,既不会太高让人头晕,又能享受高层住宅的主要优势。

城市景观的入门券,9楼

9楼在高层住宅中是个有趣的临界点。 再往上看得更远,但也开始面临风噪大、等电梯久等问题;往下看,视野又不够开阔。 9楼则刚好进入视野层范围,城市风景开始展现,气压变化却不太明显。

对喜欢阳光、向往窗外景致但预算有限的人来说,9楼是性价比很高的选择。 它卡在了一个够高不压抑,够远不危险的平衡点上。 有业主表示,9楼刚好越过小区树冠,视野通透,光线极佳。

黄金楼层的洼地,11楼

房价随楼层走高是市场规律,但溢价幅度并不均匀。 11楼往往处于价格和价值的平衡点,比低楼层贵不了太多,却拥有了高楼层的主要优点。

住在这里,地面噪音基本消失,采光通风良好,又避免了顶楼可能的漏水和暴晒问题。 无论是自住还是考虑未来转手,11楼都稳扎稳打,是个不会出错的选择。 有房产中介数据显示,11楼的二手房转手速度明显快于许多其他楼层。

视野与安全的完美平衡,次顶层

顶层被很多人诟病说容易漏水、隔热差,但次顶层却完美避开了这些问题。 视野、采光、通风几乎和顶层一模一样,却不用担心渗水和高温的问题。

对于那些喜欢高层、又怕麻烦的人来说,这层简直是“上策”。 到了冬天,暖气也比顶层保温好一些。 另外,这层通常价格会比顶层略低,却因为舒适度高、噪音少,极受二手房买家欢迎。

那么,应该如何科学选择楼层?

选楼层时,需要避开一些明显有缺陷的楼层。 比如没有花园的一楼和没有阁楼的顶楼,一楼的通风和采光效果比较差,还会出现屋内潮湿、蚊虫较多问题。 顶楼则可能面临水压不足、漏水风险,以及“冬凉夏暖”的问题。

还要注意避开腰线层、设备层等特殊楼层。 设备层可能因为设备运行产生的噪音而影响居住体验;腰线层则容易积攒灰尘,视野可能受阻。

每个家庭的需求不同,有老人的家庭可能更适合选择低层住宅,以方便出行;而年轻人则可能更倾向于选择高层住宅,以享受更好的采光和视野。 购房者应该根据家庭实际情况来选择,而不是被数字迷信所左右。

有建筑学家指出:“宜居的本质,是空间与生命的共振。 ”所谓的“吉利楼层”,其实就是那个让你住得舒服、安心、顺心的平衡点。 电梯坏了能走上去,下雨天不返潮,夏天有风过堂,晚上能睡个安稳觉,这些实实在在的体验,比任何数字迷信都重要。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