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GZ000001/2017-05538 | 是否有效: | |
发布机构: | 发文日期: | ||
名 称: | 人社部举行2017年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 | ||
文 号: |
2017年11月1日,人社部举行2017年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卢爱红通报2017年第三季度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进展情况,并就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2017年三季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进展情况及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就业
工作进展情况:全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延续了稳中向好的态势。1-9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97万人,同比增加30万人,基本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三季度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5%,为金融危机以来最低点。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427万人,同比增加1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33万人,同比增加8万人。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和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取得明显成效。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组织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技能就业行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总体平稳;扎实推进去产能职工安置工作落实,实施东北等困难地区就业援助行动,推广就业扶贫基地、扶贫车间经验做法,促进就业扶贫。举办首届全国创业就业服务展示交流活动,加强就业信息化建设,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诚信主题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以“招聘、介绍工作”为名从事传销活动专项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行动计划稳步实施。
下一步工作安排:一是推动就业政策落地见效。进一步落实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增强创业创新和新动能对就业的带动作用。二是全力抓好重点群体就业。组织专项服务活动,集中促进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稳妥有序推进去产能职工分流安置,组织开展就业扶贫日活动,统筹推进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等各类群体就业。三是大力推动创业带动就业。指导各地落实好创业扶持政策,制定进一步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措施。四是强化公共就业服务。继续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专业化建设。健全失业动态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群体的监测。
二、社会保障
工作进展情况:一是覆盖范围持续扩大。截至9月底,全国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9.05亿人、11.29亿人、1.86亿人、2.24亿人、1.90亿人。1-9月,五项基金总收入为4.7万亿元,同比增长37.7%,总支出为4.02万亿元,同比增长34%。二是制度进一步完善。出台实施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指导意见、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职业年金转移接续办法、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利率办法等政策文件。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进一步完善。新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发布实施。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和生育保险与医疗保险合并实施试点深入开展。推动实行工伤保险基金省级统筹,出台实施工伤预防费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完善工伤保险待遇调整和确定机制。三是待遇水平稳步提高。从2017年1月1日起调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增加的养老金已经基本发放到位。制定实施提高失业保险金标准的政策措施。14个省份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四是基金投资管理取得新进展。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稳步开展,北京、安徽等9个省(区、市)政府与社保基金理事会签署委托投资合同,合同总金额4300亿元,其中1800亿元资金已经到账并开始投资。职业年金基金归集户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实施。五是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截至10月31日,在全国所有省级异地就医结算系统、所有统筹地区均已接入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的基础上,全国跨省定点医疗机构增加到7688家,备案人数达到181万人。截至9月底,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到10.45亿人。
下一步工作安排:一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稳步推进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整合。深入实施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推动工伤保险基金省级统筹,落实完善工伤保险待遇调整和确定机制的政策措施。巩固大病保险制度,完善对贫困人口实施更加精准支付的政策。二是做好扩面征缴工作。推进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建立部际工作协调机制,加强部门间数据交换共享。三是加强基金投资和监督管理。研究制定城乡居民养老基金投资运营和职业年金基金管理相关政策。四是加强经办服务。继续完善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深入推进异地就医联网结算。推进社保服务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加快社会保障卡的发行和应用。
三、人才队伍建设
工作进展情况:一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深入贯彻实施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职称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起草各系列改革指导意见。公布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开展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回头看”,集中开展治理职业资格“挂证”工作。百千万人才工程等选拔工作相继开展。海外赤子为国服务行动计划、2017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等计划稳步实施。二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参加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代表团获得15枚金牌、7枚银牌、8枚铜牌和12个优胜奖,高居奖牌榜和金牌榜首位,创造了参赛以来的最好成绩。成功申办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海市获得举办权。依托技工院校及优质培训机构,面向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促进技能就业、素质就业。
下一步工作安排:一是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继续贯彻实施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做好2017年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选拔工作。制定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分系列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工作,研究制定部分系列设置正高级职称过渡办法和各职称系列改革意见等配套政策。实行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管理,加强职业资格设置监管。二是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出台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政策文件。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研究支持技工院校发展的政策措施。
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工作进展情况:出台实施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政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若干问题的意见。加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工作。
下一步工作安排:推进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试点意见研究制定及后续试点工作。组织实施艰苦边远地区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制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奖励等配套规定。
五、劳动关系
工作进展情况:一是劳动关系协调工作取得新进展。化解过剩产能分流安置职工劳动关系处理总体平稳。集体协商工作稳步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组织153个城市开展企业薪酬调查工作。截至10月底,全国共有17个地区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调增幅度10.4%。全国月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是上海的230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是北京的22元。今天,湖北也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19个地区发布了工资指导线,基准线在8 %左右。二是劳动人事争议调处机制不断完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进一步加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和组织规则修订实施,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与诉讼衔接机制建设不断加强。开展乡镇(街道)劳动争议调解综合示范工作,共选择93家示范单位。三是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逐步加大。印发实施治欠保支三年行动计划和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管理暂行办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广泛推行,29个省(区、市)制定并公布了省级随机抽查事项清单,28个省(区、市)建立了执法人员数据库和监管对象数据库。四是为农民工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强。新生代农民工重大问题专题调研深入开展,印发实施家政服务提质扩容行动方案,开展全国家政服务劳务对接扶贫行动。
下一步工作安排:一是做好劳动关系协调工作。继续做好化解过剩产能职工安置中的劳动关系处理工作。加强劳动关系形势动态监测和分析研判,做好劳动关系矛盾排查化解工作。推进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推动建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省、市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体系。继续推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建设。二是加强调解仲裁工作。实施加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与诉讼衔接机制建设的意见。建立仲裁办案基本制度目录清单,发布年度仲裁典型案例。完善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监测机制,全面动态掌握争议案件处理情况,为强化风险防控提供支撑。三是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把解决工程建设领域欠薪问题摆在突出位置,继续加大源头治理力度,着力解决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的欠薪问题,健全治理欠薪问题长效机制。继续组织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开展省级政府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四是加强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组织开展第十一次全国农民工工作督察,研究制定解决新生代农民工有关问题的政策措施。实施好全国家政服务劳务对接扶贫,推进家庭服务职业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和家庭服务师资培训。
党的十九大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做出全面部署,也对今后一段时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防风险,统筹做好各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为增进人民福祉,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继续努力。
三季度新闻发布会实录
工人日报记者:快到年底了,一些农民工开始担心春节回家能不能拿到全部工资。我们留意到,近日人社部印发了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管理暂行办法,请问办法的核心内容和亮点是什么?下一步将如何推动落实?
卢爱红:快到年底了,每年年底农民工工资问题爆发地相对集中一些。这些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一方面是开展专项整治,另一方面是建立长效机制。刚才工人日报记者也问到,最近我们部确实发布了《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印发实施。我相信,这个办法是建立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对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将发挥很大的作用,主要有这么一些特点和亮点。
一是明确了全国统一的列入黑名单的标准和情形,包括克扣、无故拖欠农民工工资,数额达到认定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数额标准;因拖欠农民工工资违法行为引发群体性事件、极端事件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可以列入黑名单的标准和情形,核心是这两个方面。
二是规定了用人单位在被列入黑名单后,将在政府资金支持、政府采购、招投标、生产许可、资质审核、融资贷款、市场准入、税收优惠、评先评优等方面受到限制。
三是对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的认定主体、管理期限、程序等内容作了具体规定。通过实施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管理,对违法失信的用人单位形成惩戒合力,实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将进一步提高用人单位的违法成本,促进用人单位形成不敢违法、自觉守法的意识。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加强办法的宣传解读工作,指导地方认真组织实施。同时,配合有关部门抓紧出台联合惩戒措施的文件,加大对拖欠农民工工资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新华社记者:我们都知道,人力资源服务业是我国重要的服务产业,党的十九大对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想请问您,目前,我国的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现状如何?作为人力资源服务业的主管部门,近期印发的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行动计划又是基于怎样的考虑,下一步将如何推进落实?
卢爱红:近期,我们部印发了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行动计划,这是一个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文件。人力资源服务业现在已经非常大了,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对于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业优先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我国生产型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近年来,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快速发展,服务产品日益丰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基本体系已经建立起来。到去年底,全国共有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2.67万家,从业人员55.3万人,行业全年营业收入1.18万亿元,这几年都保持了年均20%的增长速度。但跟国外很多发达国家比,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还有一定差距,还有很多问题。为此,我部出台了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行动计划,目的是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个计划的要点是:以产业引导、政策扶持、环境营造为重点,健全管理制度,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快速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人力资源服务保障。主要包括“三个计划”和“三个行动”:
“三个计划”是实施骨干企业培育计划、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产业园区建设计划。全国,特别是上海、重庆等一些大城市已经建立了一定数量的人力资源服务业的产业园区,都发挥了非常好的作用。“三个行动”是“互联网+”人力资源服务行动、诚信主题创建行动、“一带一路”人力资源服务行动。我们提了四个方面的目标,到2020年,一是产业规模进一步增长,年产值达到2万亿元,培育形成100家左右在全国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行业领军企业。二是行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业态更加丰富。三是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行业从业人员达到60万人,领军人才达到1万人左右。四是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化、专业化水平大幅提高,国际竞争力显着增强。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统筹谋划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同时,依法规范实施人力资源服务行政许可,进一步简化优化审批流程,提高服务的便捷性和可及性,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经济日报记者:过去五年,我国的就业形势一直保持平稳状态。今年前三季度,我们的就业工作呈现了怎样的特点?如何看待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就业形势?
卢爱红: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我部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也是我部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做出贡献最直接的表现。在上次发布会上,发布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就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很好的支撑作用,在全球范围内独占鳌头,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十八大以来,我国就业形势一直保持稳定,最根本的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得益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也得益于就业政策的深入贯彻实施和各地区各部门的共同努力。
从今年前三季度看,就业保持了继续向好的态势,很多指标是有史以来最好的。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就业的核心指标好于往年。1-9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97万人,我们今年的目标是1100万人,可以说到9月份基本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跟去年同期比,新增就业人数增加了30万。从失业率看,也是非常低的。三季度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是3.95%,跟去年同期比下降了0.09个百分点,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点。今年登记失业率一直保持在4%以内,国家统计局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是4.83%,也是2012年以来的最低点。二是从重点群体就业看,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水平保持了稳中有升,化解过剩产能职工安置总体平稳有序,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力度进一步加大,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三是市场供求与企业用工持续改善,100个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数据显示,三季度市场求人倍率达到了1.16,创下了历史新高。对5万家企业、2700万岗位的监测显示,前9个月中有7个月监测的岗位数量处于增长状态。所以说,今年前三季度的形势还是很好的,跟我国的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也是同步的。但是也要看到,就业工作长期以来都面临比较严峻的挑战。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大国,总量压力长期不减,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从总量上看,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还将保持在9亿人以上,继续保持高位运行。每年需要在城镇安排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保持在1500万人以上,其中高校毕业生今年超过一半。登记失业率在下降,但是登记失业人员的数量仍然保持在1000万人左右,每年大概还有三百多万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总量压力还是非常大。
从结构上看,矛盾非常突出,长期以来的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的矛盾还没有解决。有许多人就业很困难,很多企业招工招不到,这就是结构性的问题。这里面主要是劳动者的素质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经济结构在转型,但劳动者素质没有完全跟上。技术技能人才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大龄低技能的劳动者就业更加困难。同时,技术进步、结构调整、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等,对就业的挑战更加突出。党的十九大报告对过去五年的就业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也指出了群众在就业等方面存在不少难题,对就业工作做出了新的战略部署。我们将秉持十九大提出的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这一理念,以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为目标,突出重点、精准施策,扎实做好就业创业工作,努力保持就业局势的稳定。
下一步,围绕落实十九大部署,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第一,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特别是要把就业政策与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相结合。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特别是高质量的就业岗位。第二,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一方面是培养技能人才,另一方面是化解就业结构性矛盾的一个根本措施。十九大也提出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我们将落实好这个措施,提升劳动者素质、岗位匹配能力和转换岗位能力。第三,继续坚持创业带动就业,创业对带动就业有倍增效应,我们要继续完善贷款、融资、场地等各个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创业带动就业,大力开展双创。第四,维护劳动者权益,特别是健全平等就业制度,正如十九大报告指出的,要破除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让人人都能够通过自身的劳动实现自身价值,这是一个起点公平,也涉及到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在平等就业、畅通劳动者横向纵向流动,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就业方面确实还有一些工作需要加强,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将会同有关方面加强制度政策设计。最后,要提供全方位的公共就业服务,特别是推动“互联网+公共就业服务”这项工作,提升劳动力市场的匹配效率,让具有就业意愿的劳动者都能够更方便、快捷地得到就业服务,更快更有效率地进入劳动力市场。总之,我们有信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保持就业局势的稳定,一方面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另一方面保持社会大局的稳定。
中央电视台记者:前几天,2018年度国考招考公告正式对外发布,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招录有什么新的特点?
卢爱红:国考是社会各方面非常关注的。据发布的相关信息,2018年度,中央国家机关及其直属机构的公务员考录工作,涉及到120个多单位,计划招录2.8万余人,这是招录比较多的。目前,招考的公告、职位、信息、报考指南、考试大纲等都公布了,可以到我部网站或者国家公务员局网站了解有关情况。截至今天上午8点,报名系统有89.5万人注册,累计报名31万人次,目前已经有10.4万人通过了资格审查。总的看,报名工作平稳有序。与往年相比,2018年的招录工作,总结和延续了前几年好的经验做法,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继续坚持重视基层用人导向。这次招录明确,省级以上党政机关录用公务员,除部分特殊职位和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外,全部用于招录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市地级以下职位,以招录应届高校毕业生为主,引导和鼓励优秀高校毕业生报考基层单位职位。此外,中央机关直属机构市地级以下的职位,原则上安排15%左右的计划专门用于定向招录,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其中重点招录大学生村官15%。
二是适当降低艰苦边远地区进入的门槛。对艰苦边远地区县、区级以下的职位视情况采取适当降低学历要求、放宽专业限制、不限制工作年限和经历、单独划定笔试合格分数线等措施,降低进入门槛。此外,还明确了一定数量的区、县级以下职位面向当地户籍、生源,或在当地长期生活工作人招考。落实新录用公务员最低服务年限,稳定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公务员队伍。
三是进一步提高考试科学化水平。对省级以上和市地级以下职位,分别命制公共科目笔试试题,对部分特殊职位实行“2+X”考试模式,即除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申论两门公共科目考试外,考生还需要统一参加专业科目考试或外语水平测试,突出对专业能力和素质的测查。
四是进一步严格考察工作,也是今年一个特点。坚持好干部标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采取多种形式全面了解考察对象的有关情况,严把选人政治观、品行观、廉洁观、能力观。
五是进一步强化考试安全。倡导诚信报考,严肃考风考纪,依法依规处理考试作弊人员,强化考试安全管理。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我们注意到,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已经一年多了,据很多群众反映,这项制度有效减轻了失能老人的负担,效果很好。请问下一步,我们部会不会制定进一步的政策,在全国推广这项制度?
卢爱红:许多国家都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主要是应对中国老龄化发展趋势带来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去年6月,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我部组织开展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选择了15个试点城市和两个重点联系省份。试点内容主要是,探索建立以社会互助共济方式筹集资金,为长期失能人员的基本生活照料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提供资金或服务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从目前看,试点一年多来,各地结合自身实际,就参保筹资、待遇保障、管理服务等开展积极探索。目前上海、青岛、成都等14个城市已经出台了具体的实施文件,吉林、山东两个重点联系省份也印发了文件做出部署。目前的参保人数已经超过了3800万人,制度运行总体平稳,成效初步显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减轻了失能老人及其家庭的经济和事务性负担,对符合规定的长期护理费用,支付水平总体在70%左右。2016年,上海等已经开展待遇支付的四个城市,参保人待遇享受40余万人次,基金支付3亿多元。二是制度综合社会功能得到发挥,通过这项试点,在拉动就业创业,促进养老、照护服务产业的发展、支持家政服务业的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从试点目前情况看,社会反响也是很好的,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社会各界高度赞同。
长期护理保险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项重大制度性安排,是社会保险制度的一项重大创新。下一步,我们将积极稳妥推进试点,及时总结试点经验,探索改革路径,不断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光明日报记者: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尹蔚民部长在十九大期间的记者招待会上,也提出要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中央调剂制度。请问这项工作的进展如何,有没有时间表?
卢爱红:在党的十九大民生专题记者招待会上,尹蔚民部长提到,要尽快地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这项制度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总体方案中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核心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人口抚养比持续下降,解决地区间基金不平衡问题。十九大报告提出,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就目前情况看,全国各地已经基本实现了省级统筹,为全国统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会同有关部门,正在加快研究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工作,准备明年迈出第一步,先实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均衡地区之间由于人口结构特别是人口的流动导致的抚养比差异过大带来的养老保险负担,调剂余缺,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发挥养老保险互助共济作用,促进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在刚刚结束的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我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您如何评价我们取得的成绩,另外下一步我们在加强技能人才培养上将有哪些措施?
卢爱红: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出结果的那天,恰逢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期间,新闻媒体非常关注我国取得的优异成绩,也作了广泛的宣传报道。在这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我国比上一届有很大的突破,获得15枚金牌、7枚银牌、8枚铜牌,还有12个优胜奖,而且总积分中国是第一,高居奖牌榜、金牌榜的首位,特别是我国选手获得了竞赛的大奖,阿尔伯特奖,创造了我国参赛以来的最好成绩,取得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同时上海市也成功申办了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届时全世界最优秀的青年技能人才将齐聚中国,同台竞技,展示技能之美。我认为,这个优异成绩,充分展现了中国青年技能人才的精湛技艺和职业风采,必将激励全国广大劳动者特别是青年劳动者瞄准国际先进水平,钻研新技术、掌握新技能、争创新业绩,形成支撑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帮助更多的人特别是青少年通过技能实现人生梦想。上海市在申办的时候选择两个青年进行陈述,他们讲述了自己参加技能大赛、增加技能、改变人生的故事,我们国家取得这样优异的成绩,我认为将会对青少年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取得这个成绩,还跟我国这些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制造业、服务业的发展相对应、相同步,也是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大力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培养的结果。也要看到,虽然我国技能人才有了大幅度提升,结构也不断地改善,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是,我国技能劳动者仅占就业人员的20%左右,高技能人才占到就业人员的6%左右,总量上依然不足。经济转型、结构深度调整,需要培养更多更适合未来发展的技能人才。十九大报告对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来推动我国技能人才的培养。
一是加快构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建立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贯穿劳动者学习工作终身全过程,适应就业创业和人才成长需要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二是加快发展技工教育,培养企业急需技能人才。制定和落实支持技师学院发展的政策措施,将校企合作作为技工院校基本办学制度,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全面推广企业新型学徒制。三是健全完善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制度。全面实施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实行清单式管理。对于没有列入职业资格目录的职业(工种),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为依据,以能力、业绩、贡献为重点的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政策和组织实施体系。四是要继续加强职业技能竞赛。以世界技能大赛为牵引,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技能竞赛活动,组织企业职工、职业院校师生参与进来,同时帮助企业培养造就更多高技能人才。五是要营造激励技能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研究制定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政策措施,全面提升技能人才各项待遇水平和社会地位,增加技术工人、技能人才的职业荣誉感和获得感,加大对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典型的宣传力度,营造广泛关注和支持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