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环境下如何做好公务员考录工作
——学习十九大报告心得体会
寿宁县公务员局网考试录用处副处长 刘昂
学习十九大报告,我感触最深的是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下面,我结合公务员考录工作谈谈自己对这一重大转变的认识和体会:
一、这一论断准确地指出了新时代我国发展面临的新环境、新问题
事物是运动的,矛盾是发展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体现了我国社会新时代的特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不论国内还是国外,东方还是西方,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矛盾,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主要矛盾,它直接影响着社会发展的方向。只有客观认识到我国社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具有什么样的主要矛盾,才能实事求是地分析面临的困难,思考解决方法。如果对主要矛盾认识不准或者方法错误,都会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严重的后果,这在我国发展的历史上是有深刻教训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一方面充分肯定了我国各项事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指出我国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社会主要矛盾,以及今后工作的重点、思路和方向。
新时代,人民群众一般性的物质文化需求已基本得到满足。“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成为人民群众追求的新目标、新要求,人民群众在生态环境、公平正义、民主法制、安全稳定等方面有着比以往更强烈的需求。“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很准确地说明了我国目前在很多领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更加实事求是、准确地概括了今天的中国国情。“不平衡”是指发展的领域和范围而言,“不充分”则是指发展的层级和质量而言。
二、结合主要矛盾的变化,谈在新时代如何做好公务员考录工作
公务员考录工作的前20年,社会关注的重点是考录制度的“公开、公平、公正”,工作的重点是在确保考试安全的前提下贯彻好“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建立和维护社会对考录工作的信任。我国的公务员考录制度经过20余年的运行和完善,“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已深入人心,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测评体系、应急预案等已基本建立,通过考试录用国家公务员已成为一种社会共识。新时代对公务员考录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同样需要思考如何在公务员考录工作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如何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问题。近年来,一些地区暴露出新招录的公务员人岗不适、专业不符,极少数新录用公务员因不适应基本的工作要求而辞职离开等问题,这些问题反映出现行的测评方式、评价要素、试题结构等不能很好地满足不同层级、不同类型岗位的需要,科学性上还存在有待完善之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解决的是公平、公正性问题,科学化是今后工作的重要方向。在确保考试安全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突出政治标准,实现科学精准选人,建设专业化队伍,就是在公务员考录工作中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的具体体现。
(一)坚持公平性的同时进一步突出政治标准。
党的十九大再次强调,政治标准是选人用人的首要标准,是进一步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根本保障,在当前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目前,公务员考录工作的公平性已得到社会的充分认可,在新时代环境下,坚持公平性的同时突出政治标准就显得更加重要。虽然公务员考录对象的主体是应届或工作时间较短的高校毕业生,出现政治问题的可能性较低。但我们坚决不能掉以轻心,制定简章时就要旗帜鲜明的突出政治标准,告诉社会哪些违背政治标准的行为不能报考公务员。在考察时要深入了解考察对象在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纪律等方面的表现,特别是坚持“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中央保持一致等方面的情况。在整个公务员考录工作中突出政治标准,树立良好的选人导向。
(二)大力推进考录工作科学化。
一是科学制定职位条件,进一步强化基层导向。招录计划和职位条件是公务员考录工作的基础,是从根本上解决“选什么人”的问题。招录计划和职位设置的科学性直接影响能否实现精准科学选人。公务员主管部门要根据编制管理规定,结合干部队伍建设情况,合理确定招考计划,科学设置报考条件。应根据不同层级、地区、部门岗位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职位条件,帮助考生了解岗位需求,理性报考。同时也要防止因设定报考条件不当,出现要求过高无人报考,或者条件太宽招不到合适人选的情况。
进一步强化基层导向。无论任何国家、社会或政党,基层组织都是大厦之基。基础牢固了,制度、政策、措施才能够得到很好地施行,才能团结有力。2014年,我省出台一系列政策解决艰苦边远和民族地区基层招人难留人难问题,政策实施4年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基本解决了我省基层一线岗位,特别是少数民族和艰苦边远地区招人难、留人难的问题。为基层“蓄满了人才活水”,为建立“考录到基层去,选拔从基层来”的干部培养、选拔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部分基层单位反映,少数新录用公务员存在人岗不适,专业不对口,不安心基层工作等情况。在我省全力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引导和鼓励优秀人才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困难的地方干事创业,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我们不仅要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做好艰苦边远和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公务员招录工作,还要结合新时代基层党政机关对人才的需求,更好地发挥考录工作的导向作用,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到基层建功立业。
二是实行分级分类考试。测评方式是提高公务员录用考试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要着眼不同层级不同类别公务员的特点,分析各自的成长规律,实现公务员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构建公务员分级分类录用测评体系的重点,是在完善公务员职位分级分类制度的基础上,准确地分析各级各类机关岗位的特点,确定各级各类机关岗位所需人员的素质要求与能力要素,设计测评模式。全面梳理录用各级各类公务员的途径,以现行公务员考试方式为基础,逐渐建立形式丰富的有针对性的公务员分级分类录用测评体系。
三是建设公务员考录工作专业化队伍。公务员考录工作是人才测评、选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人才测评、选拔理论的具体实践对象,也为不断完善和丰富人才测评、选拔理论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十三亿多人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公务员考录工作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有一支专业化、高水平的专家队伍。目前,我们的命题专家队伍建设主要依靠高校,专业化程度不够、专业领域不够宽广、经验积累不足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要提高公务员录用考试试题质量,首先要提高命题专家水平,丰富专家专业领域,吸引更多领域的专家参与到命题工作中。其次要提高笔试、面试命题的专业化水平。目前在我国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中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测评要素不够全面、测评标准与岗位不够吻合等现象。科学的命制试题对选拔优秀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公务员考试只考《申论》和《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两科,对考生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人岗相适程度测评不够。今后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积极探索、更新测评手段,在坚持和完善原有科目的基础上,探索新的考试科目,丰富和深化能力测评要素,提高试题的针对性。面试方面,结构化面试目前仍是公务员面试中采取最多的面试方式。面试题目已大致固化为综合分析、言语表达、应变、计划、组织与协调、人际交往、情绪控制、求职动机、举止仪表等测评要素,缺乏不同类型岗位的针对性。这些问题,都要求我们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根据各级各类党政机关岗位的特点和用人需求,按照人才成长规律,采用专业化、科学化的手段为各级党政机关精准选拔人岗相适、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
(三)守底线,积极应对新时代对公务员考录安全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考试安全是公务员考录工作的生命线,社会高度关注,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公信力和社会的公平正义。只有确保考试安全,公务员考录工作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才能考虑精专业化、科学化的问题。蔚民部长专门强调,要以新的要求着力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这是推进事业持续平稳发展的根基。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忧患意识,把风险防控摆在工作的突出位置,增强工作的主动性,未雨绸缪,抓早抓小。近年来,有组织作弊和高科技作弊屡禁不绝,外省公务员考试和资格考试作弊事件不断,我省公务员考试的规模不断扩大,报考人数屡创新高,这些都要求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一定要提高警惕,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完善制度、优化工作流程、提升技术水平、严格执行责任追查机制,坚决守住考试安全的底线。
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全面部署,对公务员考录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我们一定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把握新的历史方位,根据新的工作要求,按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做好为党和政府精准科学选拔人才的工作。